双相患者服用情绪稳定剂后再使用兴奋剂是否安全?是否存在更优治疗方案?本期将揭示双相共病ADHD的临床应对策略嘉正网。
认知问题是双相障碍的常见主诉,上期我们探讨了其潜在成因:
未控制的心境症状
注意力分散型气质(如循环情感气质)
多次心境发作累积的认知损害
真实ADHD共病
真实ADHD起病于12岁前,独立于心境发作,部分患者成年后症状改善。由于双相共病ADHD的治疗研究稀缺,本期将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治疗框架,首先解析兴奋剂在双相中的应用。
兴奋剂在双相障碍中的风险
兴奋剂是单纯ADHD的一线用药,但对双相患者存在多重风险:躁狂、精神病性症状、失眠、物质滥用及神经毒性。
躁狂风险:未联用情绪稳定剂时,兴奋剂使躁狂风险升高7倍(Am J Psychiatry 2017, 174:341-348)。联用抗躁狂药物(拉莫三嗪除外)后风险降至可忽略水平,但1/7患者仍可能出现情绪恶化(易激惹/焦虑/激越)。
药物差异:
苯丙胺类(如阿得拉、右苯丙胺、二甲磺酸赖右苯丙胺):剂量依赖型高风险,≥30mg/天右苯丙胺(≈35mg阿得拉/80mg二甲磺酸赖右苯丙胺)使住院患者躁狂/精神病风险升高5倍(N Engl J Med 2019, 380:1128-1138)。
哌甲酯类:相对安全,但仍有诱发躁狂的动物模型证据。3天短期试验显示对躁狂无恶化作用(Eur Neuropsychopharmacol 2018;28(1):185-194),且滥用倾向较低。
除上述风险外,需关注神经毒性:
苯丙胺类:高剂量(140-700mg/天)可导致多巴胺囊泡耗竭(Prog Neurobiol 2017;155:149-170)。
哌甲酯类:可能具神经保护作用(Clin Neuropharmacol 2012;35(2):81-85)。
非兴奋剂治疗方案
推荐α-激动剂(可乐定/胍法辛)与莫达非尼类(阿莫达非尼/莫达非尼)作为双相共病ADHD的一线选择:
α-激动剂:嘉正网
FDA批准用于儿童ADHD,改善执行功能(Arnsten AFT,Neurobiol Learn Mem 2020;176:107327)。
额外获益:改善睡眠/易激惹/焦虑,可乐定在躁狂住院患者的对照试验中增强情绪稳定剂疗效。
莫达非尼类:
调节昼夜节律,改善双相抑郁能量/警觉性症状(部分试验有效)。
潜在风险:个案报告诱发躁狂,但可能通过改善睡眠间接稳定情绪(Hardy-Bayle MC,Encephale 1989;15(6):523-526)。
神经保护:增加海马突触可塑性(Transl Psychiatry 2021;11(1):116)。
意外发现:锂盐在成人ADHD对照试验中疗效与哌甲酯相当(血锂浓度0.5-0.7mmol/L),并逆转苯丙胺的神经毒性(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2, 14:289-295)。
问题:以下哪种药物兼具治疗ADHD与躁狂的证据?A. 哌甲酯B. 拉莫三嗪C. 维洛沙嗪D. 可乐定
针对双相共病ADHD,首选是两类非兴奋剂:α-激动剂:可乐定、胍法辛;莫达非尼类:阿莫达非尼、莫达非尼。
若必须使用兴奋剂,优先选择哌甲酯类并严格控量:阿得拉(Adderall)<30mg/天,右苯丙胺<25mg/天,哌甲酯<45mg/天。
托莫西汀与维洛沙嗪,因抗抑郁样结构可能加重双相,通常不推荐。
临床实践要点
优先稳定情绪:确保心境症状缓解4-6个月后再处理ADHD。
剂量控制:兴奋剂使用哌甲酯类,剂量≤45mg/天;苯丙胺类≤30mg/天右苯丙胺当量。
监测神经毒性:长期使用兴奋剂者定期评估认知功能。
锂盐的双重角色:可能改善ADHD症状并对抗神经毒性。
总结:约10-20%双相患者共病真实ADHD。治疗时优先选择兼具情绪稳定与神经保护作用的非兴奋剂方案,首选α-激动剂或莫达非尼类;慎用兴奋剂(尤其苯丙胺类);并关注锂盐的潜在跨界治疗价值。
大话精神编译,转载请联系编辑部。
投稿请联系:dahuajingshen@126.com
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